2000年将来到赤土,不仅大有丧失了天真,所有成年人也要重新成年一次。
乡村生活在空间与记忆中退场,时代变动中,一代人苦苦寻找自我。
★ 这是一代乡村年轻人经历的“城乡转换”。
★ 这是一副乡村现代化转型的对照图。
★ 这是一部传统乡村社会的消亡史。
★ 个体的渺小与时 代的轰鸣在此碰撞,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的工业文明在此交汇, 当 时代浪潮涌向个体,我们如何理解自身,把握命运?
★ 梁鸿、陈映芳、黄灯、赵松、王占黑、范俭等诚挚推荐。
赤⼟是中国中部丘陵地带的⼀个小村庄。我想写⼀写这个村庄在过去40年里的变迁。在这40年里,⼏乎所有村⼈都经历了⽣活⽅式万花筒式的戏剧性转变,国家与社会的关系、经济结构、情感世界、⼈际⽹络和对时间的感知也不例外。我是这个微不⾜道的小村庄历史的亲历者、见证者和观察者,也是它的讲述者。但本书也想写写那些在可见的未来仍将维持原状的事物,特别是地理和制度构成的⽣存空间,它们巨⼤、宏观,结构井然,曾经有⼒地塑造了⼈们的观念和⾏为模式。我想知道这些事物对村庄的未来意味着什么。
本书的写法是特别的。个⼈回忆只是书中的线索之⼀,叙事和解释将被编织在⼀起。我想通过这本书探索⼀种个⼈⽂体,希望最终呈现出鲜明的语⾔风格——它应该介于⽂学话语与社会科学话语之间,尽管从根本上讲是非虚构作品,却能在某些地⽅包容虚构作品的特征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