🧟♀️#不好意思,我尸体有点不舒服,这b班就上到这儿吧#
——打工版《伦敦生活》,21世纪的办公室文化,互联网鬼话大联播

我们的女主人公艾丽斯,是一名“数字创新架构师”,在一家名为“自由”的“创意代理公司”工作,“为客户管理数字项目” 。
可以想象她的工作:大 开间里一览无 余的一排排工位,一天不知道要开多少场五分钟的迷你会、周五下午要面向全组人员分享“如何正确使用tag”的专题pre、在名为“创意盒子”的小办公室进行的领导谈话与绩效评估,不停check工作邮箱,充斥着种种互联网黑话、用各种价值包装得天花乱坠但本质就是帮客户卖酸奶的“战略报告”,在几个人的小群里疯狂吐槽同事和领导……
话术,又见话术。所有的观念都由它构建,所有的目的都由它达成,所有人都在其中载沉载浮、将信将疑、自欺欺人,想想真是令人绝望。 而这种绝望感、不信任,也被萨乌马编织进了叙事中,搭建出一台流量时代的“生活表演”。
整个文本宛如一台无情的反弹机器,或曰共情装置:它不创造人物,只是让你在舞台上看到自己的面孔;不生产情绪,只是反弹和呈现你自己的情绪——以轻浮揭露轻浮,用绝望治愈绝望,向日常生活乃至叙事者和作者本人,发起一场无差别的恐怖袭击……
如果文本令你脚趾抠地,请不要怀疑,此处正应当感到尴尬,哪怕艾丽斯正在被感动和治愈;如果情节令你不适、不耐,也请相信自己的判断,叙事者真正想展现的,正是对小资的、政治正确的、自欺欺人的……凡此种种的无聊和厌倦。由此,我们可以发问:既然这一切都如此不值得,究竟何为“所有你想要的”?
